周珍霓老师是我校语言与文化学院的教师,她自踏入工作岗位以来敬业爱岗、科学施教,授课生动活泼,深受学生喜爱;她勤奋钻研、虚心求教,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认真严谨地完成每一份教学工作;她热心公益,乐于助人,利用自己工作之余的时间,在民间公益翻译、关爱自闭症青少年志愿帮扶工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领域无私奉献,帮助他人、回馈社会。先后荣获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先进个人、共青团中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和第六届宁德市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模范等荣誉。

热心民间公益翻译,服务文化传承。她不忘服务家乡的使命,坚持用一己所长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长期义务兼任宁德市公安局外语翻译人员。2009年参与并负责“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文本翻译工作。因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属于民间技艺,专有名词、土语方言夹杂其中,如“剪刀苗”、“将军柱”等给翻译工作带来极大难度,她认真查找资料、探访廊桥、悉心与技艺传承人及专家学者沟通,寻找最适当的英文译法,先后完成了6次文本的翻译与修改工作,并翻译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提出的40多个问题和问题解答以及联合国专家评审推荐意见书等,为申报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同年,她还克服孕期的严重反应,负责“第三届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的翻译与外宾接待工作,她严谨的学术精神和忘我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宁德市文化与出版局和中共屏南县委宣传部专门出函表扬。

长期帮扶自闭症青少年,关爱弱势群体。她始终以“师德”来规范自己的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好老师”,“当好学生的引路人”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她认为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育人”,教育更应该是心灵的浸润,教师应该在思想上、行动上用纯洁的品行去感染学生,她相信一句朴实的话“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因此在立足本职工作岗位的同时,她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多项社会公益事业,用自己的行动传播和践行着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自2006年加入福建义工俱乐部开始,她就长期坚持参加各类志愿帮扶活动,2015年在一次偶然的志愿帮扶中她接触到了一个中度自闭症的孩子,第一次面对自闭症,她也感到茫然无措,但是孩子清澈的笑容让她选择了坚持,也正是从那时起,她开始关注身边的自闭症群体。更多的接触了这个群体之后,她发现自闭症青少年的家庭面临着沉重的经济负担和情感压力,于是在了解到宁德市有一群家长勇敢走出来抱团取暖之后,她立即加入了他们的队伍---宁德市蓝丝带助残帮扶中心,她从语言公益课堂的志愿帮扶做起,她欣喜地发现孩子们在一点一滴的帮扶中有进步了,但是公益课程的设置相对单调,课堂辅助的志愿者人数也不多,于是她想到了利用职业优势,发动身边的朋友和学生加入到志愿帮扶的队伍中来。在帮扶实践中,她总是尽力为孩子们争取,为家长们考虑,她也逐渐成长为蓝丝带的志愿者负责人。她负责的“微光暖星”关爱自闭症儿童项目,获评第四届宁德市学雷锋志愿服务系列“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她负责的“同星共融”自闭症青少年社会融合项目,获评宁德市首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第三届“善行八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优秀奖、2020年福建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优秀奖。她还组织开展各类大、小型活动近千场,积极引导并带领学生参加志愿帮扶工作近3000人次,让学生们通过实际行动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她的不断努力,在多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宁德市自闭症青少年社会融合支持体系初步建成,“星·同心”关爱中心于2019年落地体育中心,为自闭症青少年公益课程和公益活动提供了稳定的场地支持,中心常态为自闭症青少年提供每个月近40场次的各类公益课程和活动;“暖星工坊”也于2019年落地宁德市福乐家园,成功帮扶14位自闭症青年实现辅助性就业,实现了宁德市自闭症青年就业率零的突破;她撰写的《关于建立并完善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支持体系的建议》社情民意也得到重视,被全国政协采用,上报全国政协领导同志。

主动发起抗疫志愿服务,展现青年担当。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深感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她克服家有两个幼子的特殊困难,第一时间发起组建了“一线抗疫·后方有我”教育志愿服务队并出任队长,联合了宁德市教育战线的37位一线教师,为宁德市援鄂医护人员家属子女开展线上线下课业辅导教育志愿服务,志愿者队一共开展了外出线下服务270次共950个小时,线上服务330次共774小时,解决了援鄂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获得了他们以及家属的认可和好评。她还积极参加防疫宣传,先后14次参加社区防疫志愿服务工作,在疫情肆虐期间走进重点小区、超市等区域,进行口罩发放、体温监测等服务,社区志愿服务时长73.4小时。作为宁德市同心玉慈善协会的秘书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她第一时间带头捐款2万元,同时发动协会会员爱心捐赠,在防疫物资急缺的情况下多方联系,募集了医用手套23100双、KN95口罩1000个、医用外科口罩11000个、消毒液80桶以及医用酒精800瓶等价值17余万元的防疫物资捐赠给一线的医护人员使用。她还积极关注弱势群体,在获知宁德市塔山孤儿院的88名孤儿及孤寡老人急缺生活物资后,她第一时间组织购买了必要的生活物资送去,作为第一支社会力量为孤儿院送去了温暖。她还十分关注乡村教育的振兴,2020年复学之后,她组织志愿者为多所中学学子们送去消毒液、酒精和口罩等必备的防疫物资,助力他们安心复学,为屏南岭下中学送去了崭新的课桌椅200套。

培养新生力量助人为乐,注重言传身教。她十分注重对自己孩子以及同学积极人生观的培养,她相信孩子们是未来社会的担当,因此她十分重视在孩子们心灵深处播撒善良的种子。她兼任孩子所在班级家委会主任并连续8年获评学校“好家长”,她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孩子们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组织他们捐赠图书,与同龄的留守儿童牵手,助力他们六一“微心愿”的认领,组织他们牵手自闭症儿童,成为融合小志愿者,参与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各项倡导活动,培养并助力自闭症儿童逐步融入社会。疫情期间,她还鼓励自己孩子以及孩子班上的同学捐出零花钱,共募集9000元善款用于购买防疫物资进行捐赠,同时指导孩子们创作抗疫诗朗诵《少年聚力 齐心抗疫》并协助孩子们完成视频制作,让孩子们亲身参与到抗疫活动中,感受勇敢与奉献,责任与担当,通过实际行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接棒志愿服务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