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烈君,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教师。二十年前,踏着恩师走过的路,怀着对教育事业无比崇尚的神圣情感,他走上了三尺讲台。从踏入讲台的第一天起,在那一方黑板前,用满腔的热血谱写着自己的人生乐章。
用心教书 用爱育人
工作伊始就兼任辅导员,为全面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他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求教,广泛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经常与学生开展谈心谈话,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心声。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他耐心倾听、正确引导。经过几年的努力,他所带的班级学风浓厚、秩序井然,毕业后仍然与老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也都来咨询探讨。
他勤学专研,大胆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能教善导,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互动式教学,形成一套扎实有效的教学方法。从2015年开始,持续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式。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学科专业竞赛成绩显著,指导的学生获得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各1项,省级比赛获奖20余项,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项。
积极进取,不断提升
他把学习做为自己的使命,勤学不辍,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还积极参加各种教学竞赛,不断积累先进教学经验。2015年4月参加校“最佳一节课”评选大赛并获第二名,2016年4月的参加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荣获三等奖。
他还积极投身于教育科研,承担了多项省级、校级科研项目。近年来主持和参与了纵横向课题16项,发表省级以上论文12篇,SCI论文1篇,曾主持教育部首批“智慧助老”项目、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项目、省级教改项目等;此外,还积极参与多项省级与校级重点项目的研究与开发,有丰富的项目开发与管理经验,对单片机与物联网技术有较深研究,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开发。
投身志愿 尽显担当
宁德疫情期间,他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加入抗疫志愿者队伍,进驻动车站帮助旅客进行核酸采样信息登记、采样协助以及现场秩序维护等。每天身穿厚重的防护服持续工作近16个小时,并利用专业所长搭建信息化表单系统,大大提高了信息登记核查工作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接触,也为后期数据分析与溯源提供了便利。
他还和妻子一道组建了“云端战疫 助宁平安”数据录入专班,积极发动大学生志愿者参加云端抗疫,帮助动车站进行旅客信息录入与收集,大大减轻了动车站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为青年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客场,也让社会感受到了宁师青年的志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