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坤煌,中共党员,博士,高级工程师,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入选宁德市天湖人才(三类),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曾获得宁德市五四青年奖章、福建省五四青年奖章、宁德市教工委优秀共产党员、宁德师范学院科研先进个人、宁德师范学院创新与创业活动优秀指导老师。
主讲课程《有机化学》、《海洋管理概论》,注重加强思政课程建设,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纳入日常课程教学中,目前《海洋管理概论》和《海洋生物资源评估》两门课已获得课程思政立项;充分应用学习通、腾讯会议、QQ群、MOOC课程等形式,积极开展线上和线下课程教学相结合,积极搜索下载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参考资料、MOOC教师课堂纳入日常教学中,供学生学习参考,近两年所教课程(8门)均已在学习通上建课,并开展线上线下结合教学。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教学,到养殖基地开展现场教学,邀请相关专家、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现场教学和入校讲学。作为第一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省赛银奖1次、铜奖1次。

游灼梅,中共党员,语言与文化学院教师。曾获得校级“优秀青年教师”、校级“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校级“评建工作先进个人”、校级“最美教师”和宁德市“优秀共产党员”,获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主讲课程《基础英语写作》。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融入思政元素,加强学生对于时事热点的关注及思考,积累相关话题的写作词汇。教学案例注意引用新例文,介入教师的分析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鲜感和吸引力,拓展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了解写作学科新观点、新成果、新方法。课后写作练习部分设计新颖多样的写作训练,激发学生对于该话题的深度思考,提高写作的思辨能力;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鼓励自主学习,有效利用教材语料。积极利用现代化手段,通过多媒体的声音、图像、色彩等对语言语料进行展现,激发学生对语料的兴趣,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和创新能力;开展多种评价模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主持校级内涵建设提升工程项目建设3 项,参与内涵升本项目1项。指导 24人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其中国家级一等奖 1项,二等奖1 项,三等奖 4项,优胜奖1项;省级特等奖 1项,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8 项, 三等奖5项。

陈龙龙,中共党员,硕士,体育学院讲师。曾获宁德师范学院第四届青年教师“最佳一节课”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组教学竞赛第二名、福建省“福建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第十届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先进个人”、宁德市教育局“优秀足球裁判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校第四届“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主讲课程《足球Ⅰ》、《足球Ⅱ》,他擅于借助学习通等新技术媒体手段,改革课程评量方式和学习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使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现已完成《足球Ⅰ》和《足球Ⅱ》两门SPOC课程的建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以教导学,以教导教,强化学生主动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注重过程性评价,要求学生课前观看章节视频,简单选择题测验学生预习效果;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课后学生拍摄练习视频,检验技术掌握情况。积极申报内涵建设提升工程项目,申报校级课程思政立项2项,金课1项,教改立项1项;指导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